纳米工具可诊断及杀癌细胞
(2005-06-27)
● 吴汉钧
本地科学家在纳米生物工程方面又有新突破。新加坡国立大学科研人员利用天然聚合物,制成了可以诊断癌症、又可杀死癌细胞的纳米工具。
国大生物工程系张勇助理教授受访时说,这种利用天然聚合物制成的纳米颗粒,具备了适合生物体、具生物功能和会生物降解三种特性。
他相信这是全球首次成功利用天然聚合物制成纳米颗粒的科研成果。
天然聚合物就是不同于人工合成的聚合物,它在大自然中天然形成。天然聚合物种类不多,有胶原蛋白、几丁质、甲壳素等。人工聚合物则是在实验室里合成的,有聚苯乙烯、聚乙烯等。
纳米颗粒则是直径不超过100纳米的颗粒。科学家在颗粒里头装载各种物质,例如量子点、药物、磁性颗粒等,便可加以控制和应用,例如制成诊断癌细胞和杀死癌细胞的工具。
张勇说,纳米颗粒研究相当广泛,但许多研究仅限于利用人工聚合物作为制造原料。
“人工聚合物不是百分之百适合生物体。用人工聚合物制成的纳米颗粒,会被生物体辨认为外来物,它们还未来得及到达癌细胞,就被免疫系统吸收去处掉。”
在这种情况下,研究甲壳素多年的张勇在3年前加入国大后,着手利用甲壳素制造纳米颗粒。
甲壳素是一种天然存在于甲壳类动物如螃蟹身上的物质。科学家也利用甲壳素来制造人造皮肤。
他说,当初他也没想到可以利用甲壳素制造出纳米颗粒,因为当中的过程非常不容易。
天然聚合物分子一般很大。从螃蟹虾壳中提炼出来的甲壳素,在实验室里制成纳米颗粒的过程中,在体积的控制上非常困难。
甲壳素制成的纳米颗粒,每粒直径大约50纳米,非常容易被比它大100倍到400倍的人体细胞吸收掉。
人体细胞大小介于5微米至20微米。1微米等于1000纳米,大约等于头发直径的百分之一。
这些纳米颗粒可同时装载各种东西,例如量子点和药物。量子点是非常细微的半导体材料。当半导体材料被缩小至非常非常细小、直径只有几个纳米大小的颗粒时,这些颗粒的特性出现很大的变化,变得很像原子。科学家把它们称为量子点或人工原子。
量子点受到光源照射时会发光,不同大小的量子点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发光时间可维持几个小时,甚至几天。
装载了量子点和药物的纳米颗粒被癌细胞吸收后,经光源照射,科研人员就可辨认哪些细胞是癌细胞,同时把癌细胞杀死。
张勇已同国大医学院展开合作,在成肌细胞(也称为骨骼肌肉干细胞)里注入装载了量子点的纳米颗粒,然后把成肌细胞移植到动物心脏,以进一步了解成肌细胞如何修复心脏组织。
早报中英对照
天然聚合物:natural polymer
纳米颗粒:nanoparticle
适合生物体:biocompatible
生物功能:biofunctional
生物降解:biodegradable
胶原蛋白:collagen
几丁质:chitin
甲壳素:chitosan
人工聚合物:synthetical polymer
聚苯乙烯:polystyrene
聚乙烯:polyethylene
量子点:quantum dots
半导体:semiconductor
成肌细胞:myoblast
《联合早报》
(编辑:黄秀茱)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