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统副主席备位原则与依沙之后
刘镇东 张贴 星期四, 30 六月 2005 10:13:14 自由媒体! www.thefreemedia.com
巫统作为掌控国家资源和权力的首要执政党,任何风吹草动都可能为马来西亚政治带来深远的影响。依沙身为巫统最高票当选的副主席,在巫统的地位仅次于党主席和署理主席。他被终止党籍,留下的震撼和政治真空,都是值得注意的。 由于权力集中在党主席兼首相的手中,巫统权力核心的参与者,往往期待有朝一日攀上相位。这是一场得胜者全赢的游戏,输的人可能一无所有、甚至成为阶下囚。政治唯一不变的道理就是任何事情都有可能,而且可能随时改变。因此,巫统领袖用尽千方百计跻身巫统三名副主席之一的诱因,是所谓的“备位状态”,即三人之间随时有一人可能鱼跃龙门。 回顾巫统历史,创办人翁嘉化因与领袖不和,于1951年辞职退党另起炉灶,东姑阿都拉曼接任至1970年退位,署理主席敦拉萨一直是确定的继承人。尽管敦依斯迈医生曾于1967年与东姑因政策不同而短暂退出内阁,但他在大多数时候都是公认的政府第三号人物;513事件后回到内阁,在敦拉萨拜相时成为副揆。依斯迈的日记曾写道,东姑、拉萨和他三人,与其他内阁巫统领袖之间,在能力、经验和威望,都有很大的鸿沟。因此,直到依斯迈1973年逝世为止,巫统的权力结构可说相对稳定。
敦拉萨时代起权力结构不稳
敦拉萨上台时已和东姑之间没有好话,个中缘由包括拉萨在副首相的职位待了13年、东姑好大喜功的性格不受拉萨认同、东姑被认为再也无法理解马来贫民支持者等等。 拉萨为了强力推行本身的政治纲领,大胆任用在党内地位不稳固的新进领袖。我问过敦拉萨的政治“管家”暨前《新海峡时报》总编辑阿都拉阿末是否曾想过当首相。他说,拉萨告诉他,马哈迪、拉沙里、慕沙三人,在年龄和政治资历方面,都领先本身,因此他排在第四位。 拉萨原本希望运用更长的时间栽培上述领袖为接班人。据说,拉沙里是拉萨属意的人选。然而,依斯迈的突然辞世,拉萨被迫委任1951年随父离开、1969年才重返巫统的姻亲胡申翁为副首相。 1976年1月,拉萨的棋盘再次被打散,这回因为他自己在伦敦突然病逝。胡申翁本身在党内就没有什么势力,本身也没有想过要当首相,接任副首相是只是过渡暖位而已。
权力诱惑
巫统副主席的备位原则就在这个时期确立。当时,胡申翁对经过党选民意的三名副主席有所顾忌,而属意高级公务员出身、在党内资历不深,且只是担任最高理事的内政部长加沙里沙菲出任副揆。三名副主席拉沙里、嘉化和马哈迪向胡申翁“逼宫”,迫使后者在三人当中,选择其中一位副主席出任副首相。三人当中基层势力最弱、不被看好的马哈迪被点中,嘉化也因此忿而离开内阁。 竞选巫统副主席的党领袖倾其全力、甚至不顾一切原则奋力一战,主要因为类似马哈迪在不被看好的情况下,因政局更迭而升任副揆的事迹,不只发生一次。1981年马哈迪担任巫统主席暨首相,决定本身不选择署理主席,交由大会代表从两名原任副主席拉沙里和慕沙之间选举。拉沙里的势力强大备受看好。马哈迪口说不干预,暗地里却支持慕沙,最终由后者胜出。 1986年慕沙和马哈迪不和辞官,当时巫统的三名副主席当中,有一人是州务大臣,不能立即成为中央政府副首相。另两名则是慕沙阵营的阿都拉巴达维和不任官职10年的嘉化,马哈迪选择了只有小学教育程度、不会说英语、没有人认为适合担任国家最高领导人的后者。 惊心动魄的1998年安华事件,由于马哈迪选择以个人道德问题攻击安华,递补安华副揆职的领袖,私德标准肯定不能让人有质疑之处。原本看来在外交部赋闲终老的阿都拉巴达维就在异常偶然的情景下,在4年内从政治边缘跃升为首相。
依沙之后
依沙于1982年33岁就当上森美兰州州务大臣,与马六甲的32岁的拉欣、29岁担任彭亨州大臣的纳吉等,同是马哈迪时代初期,为了去除旧政权势力而委任的年轻州务大臣或部长之一。 2004年大选谣传6 名大臣首长将被剥夺州政权,调往中央担任部长,结果只有依沙一人被调遣,公认为巫统前朝州领袖当中最弱的一环。2004年9月巫统党选奋力一博一鸣惊人在不受看好的情况下当选副主席,令党主席颜面尽失。 如今纪律局采取行动,对解决巫统金钱政治,看来会有积极的作用。然而,巫统领导人仍然需要对依沙案衍生的问题做出交代。为什么只有“最弱的一环”依沙受到惩处?其他在党选涉及金钱政治的领袖呢?何以经巫统纪律局证明买票,反贪污局却迟迟没有采取行动? 另外,首相要求依沙辞去所有的巫统职务?政府官职却可以等到上诉以后才作决定。这是相当奇怪的,既然依沙以遭终止党籍,何来巫统的职务?而在英国西敏寺制度下,政府的权力泉源来自在国会占多数席位的政党。也就是说,党和政府官职是关联的,没有党籍,按理就没有资格出任官职。(当然,这不表示党政钱财应该合一)。 此外,巫统的局势变化也是值得注意的。1997年安华担任代首相时,推动新的反贪污法,令巫统党内害怕安华出任首相的既得利益者结盟,群起反攻,一年后安华成为阶下囚。反贪肃贪需要强大政治意愿,不斩草除根,肯定春风吹又生,更有可能引起既得利益者结盟反扑。 无论如何,依沙之后,肯定还有很多前仆后继的巫统政治领袖在无限权力的诱惑下放手一拚。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