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June 30, 2005

精明养生:睡眠的时间标准

睡长还是睡短好,目前尚无定论。大部分人的观点偏向于多睡,每天至少满足8小时的睡眠,才能精力充沛地投入工作和学习。
一项调查的结果显示,一群睡眠时间少于6小时的人精力充沛,每天的睡眠时间均在6小时以上者,反而常常自感疲倦。这无疑是在说,睡短要比睡长好,但这并不是最终的结论。-->-->
调查中的少睡者大多工作如意,精力旺盛,收入颇丰,是通常所谓的成功者,多睡者的情况则正好相反。由此看来,生活中的成就感或挫折对人们的睡眠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影响。
有成就感的人,心情舒畅,虽然因为工作以及与工作相关的应酬减少了睡眠时间,但是他们入睡快,睡眠质量好,因而精力旺盛;相反,有挫折感的人,心事重重,呆在床上时间长,真正“睡”得很熟的时间短,当然仍有疲惫感。
科学家认为,人的睡眠是有节律的,深睡眠和浅睡眠交替反复进行,直至清醒。睡眠的前半段多为深睡眠,后半段多为浅睡眠。人在长时间睡眠的情况下,深睡眠并不增加,而只是延长了浅睡眠的时间。
或许可以断定,成功者能很快进入深睡眠,即使浅睡眠的时间相对少一点也不会影响到人的精神状态。与此同时,有的人增加浅睡眠的时间,并不改善睡眠的质量,起来后依然感觉 “不尽人意”。
对此,有人提出这样的设想,既然开始的睡眠比较深沉,那么,为什么我们不将一天的睡眠分为多次进行呢?实际上,很多人已经把这个方法付诸实施,而且用得挺好。比如,中午一次,晚上一次,这种方法在白领阶层中运用得比较普遍,他们每天的睡眠一般为6至7小时。还有的人习惯一天3次:午饭后小憩一会,晚饭后打盹片刻以及夜间睡眠,采用这种方法的人多半是老人,他们每天的睡眠一般为5至6小时。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经历:当他特别累时,便想睡一会,一旦他打了一个盹,精力马上得到恢复,也许晚上少睡两个小时也不感觉困倦。
人的睡眠是不可少的,因为,人在睡眠时身体在为大脑补充能量,人在一天内由于思维、感觉、反应而消耗脑细胞中储存的能量,通过甜畅的熟睡能得到补充。因此,那些工作辛苦的人,累了,困了,最好打个盹,使大脑能够顺利地得到能量补充。
科学家强调,睡眠是人类一个最基本的需要,剥夺睡眠自然会导致体内功能的紊乱。
那么,睡多长才算适宜呢?现在通行的看法是6至8小时,特别对青少年这近乎是一个不容置疑的底限,而多数成人平均每夜睡7.5小时,容易被人接受,有科学家断言,超过7.5小时的睡眠纯粹是过量。
总而言之,睡眠时间的长短,因人而异,总体上仍在7、8小时上波动,只要能消除疲劳,恢复精力,适当减少或增加睡眠的时间都是无可非议的。

1 comment:

  1. Obviously, 12 hours a night!
    This is our instinct or our ancestors successful experience saved on DNA.
    Right?

    幸福人生,须按本能:

    (1)“有效快乐”(含有效的:爱、美感、勇敢、好奇、攀比、打食运动、群居共生(良心、道德、正义、助人教人、受助受教、等)、……) 是 事物 进一步 利于“传种接代”之感。 (肯定、鼓励)
    (2)“幸福” 是 “传种接代” 进行顺利之感。
    (3)“有效痛苦” 是 事物 不利“传种接代”之感。 (警告、监改、促创)
    (4)“灵魂” (含:灵感、直觉、个性、“内心热情”、感情、……)是 本能和预本能的 数据和程序运转的 结果。 (心领身)
    (5)“人生目的” 是 “传种接代”。 (人间万事之源)

    五者 都是 本能(DNA上 祖先的 成功经验)。
    [注1:书,1-6章; 本博照片2,3]


    苏格拉底的“快乐的猪” 是 按本能办。
    痛苦的哲学家、不知足的人,是 不按本能办。


    柏拉图的“真善美” 是 按本能办。


    哈佛 幸福课10要点:也是 按“本能“办:

    1.……内心的热情……。 (本能4:灵魂)
    2.……亲密的人际关系……。 (本能1:群居共生)
    3.学会失败……。 (本能3、5:有效痛苦、传种接代)
    4.……允许……失落和伤感……。 (本能3:有效痛苦)
    5.简化生活……。 (本能1:有效快乐)
    6.……锻炼……。 (本能1:打食程序)
    7.睡眠……。 (本能:夜盲,整夜长睡)
    8.……助人……。 (本能1:群居共生)
    9.勇敢。 (本能1:打食御敌)
    10.……感恩……。 (本能1:群居共生)


    从常识反推,必然如此。
    对吗?


    *****

    “……
    “恋爱” 是 本能地 仔细核对, 本能数据和程序(感情、直觉、灵魂、…)、
    后天数据和程序(理智、知识、精确度、…)利于“传种接代”的 程度。
    核对不配,换人再对,并非败退。
    [注1:书,章6; 本博照片4]

    “夫妻 ” 是 本能地 精神连成的 一个生物体。
    同体共济(一倡一随,不顶不背)“传种接代”。
    (互相 珍惜包容 之因)
    此点不保,幸福难找。
    [注1:书,章6; 本博照片4-5]
    ……”

    对吗?

    ReplyDele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