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纸质为媒介的报刊为第一媒体,以电波为媒介的广播是第二媒体,以图像为媒介的电视是第三媒体。而以位元(字节)为媒介的电子媒体如网络媒体则被称为第四媒体。
第一媒体:报章
早在中国1千2百多年前的唐初,便有最早的官报《邸报》,据认为是世界上最早的报纸。1622年,英国最早的报纸《伦敦周报》开始发行。美国独立前便有了第一家报纸《波士顿新闻通讯》,到1820年时,美国已拥有报纸532家。每次广播、电视、网络的出现,都曾有人预言纸质媒体将死,但事实证明,平面媒体仍有甚大的生存空间。
第二媒体:电台
1844年美国工程师塞缪尔·莫尔斯发明了电报,次年即用来传递新闻。1906年世界上第一座广播电台在美国建立,开始播音。1922年美国创建了第一座商业无线电台,1924年美国人埃尔创建了第一个无线电联播网。每年,收听奥斯卡颁奖典典礼便成了全美国人民的盛事。广播的本质为以通讯技术为主要运用方式,通过电子调频,使人们在比较方便合适的时间和地点能收听到传媒讯息。其传播模式为以广播员为中心,以电子调频技术为手段,向外界灌输式地传播讯息;收听者则只能统一地、单向地、被动地接受这种灌输。
第三媒体:电视
电视同时兼具报纸、广播和电影的视听功能。世界上最早的电视台于1929年在英国试播,1936年正式建成开播。电视的大规模商业化是发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事。1953年第25届奥斯卡颁奖典礼实现第一次电视转播,美国大众终于接受了电视这种更丰富的表现方式。和广播一样,电视也是单向传播的,并且由于高门槛,是媒体垄断时代的产物。
第四媒体:网络
第一、二、三媒体是单向的讯息交流,而从第四、五媒体开始出现了双向的讯息交流。互联网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商业化运作后,在全球得到迅速发展和空前普及。2005年全球互联网用户人数达到10亿。随着网络在中国的发展,1997年后很快被约定俗成为“第四媒体”(The fourth medium,即报刊、广播、电视之后新兴的媒体)。
互联网融合了媒体传播和通讯(包括即时通讯),也融合了大众传播、分众传播、组织传播、个众传播等几乎所有的介质传播形态。
网络作为一种新兴媒体,它还具有媒体传播的新特性:网络媒体新闻和讯息传播具有讯息海量、形态多样、迅速及时、全球传播、易于复制、便于检索、超文本链接、自由、交互、易逝性、易改性等特点。同时,网络技术的发展为网络传播所能达到的境界不断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一般认为,互联网的出现,使文化传播呈现了一个由“中心化”到“去中心化”的态势,这正是后现代的典型特征。
第五媒体:手机
早在1999年,我国已一度出现采用无线上网协定,简称WAP的手机热潮,但因手机仅仅被作为一个显示终端而非电脑终端,模式虽然从网站照搬,但却是简单的文本内容,使用很不方便,用户寥寥可数;直到2004年,被视2.5G的通用分组无线电服务(简称GPRS)的兴起,手机上网才重新成为热点,成为无线增值产业的重要来源。
手机无线网络区别于电脑网络的根本特征是其便携性,它可随时随地随身,即时上线即时下线。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